摄影师姓名或ID:    密 码:     取回密码  摄影作者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中文简体        ·English

·肯尼亚野生狮子生存形势严峻 前景堪忧  ·优秀影人:山东摄影家柴皖斌(2013.12.9-2014.1.5)  ·每周影人:新疆摄影家熊立川(2009.4.27-2009.5.3)  ·金融街  ·优秀影人:广东摄影家——郁星(2014.1.6-2014.2.2)  ·优秀影人:青海摄影家——李辉峡[2016.9.1--2016.9.30]  ·世界宜居城市新排名出炉:两岸三地均列其中 北京排名第76位  ·每周影人:广东摄影家龚德保(2010.9.20-2010.9.26)  ·中国经典人造主题公园——深圳世界之窗  ·五当召——内蒙地区现存唯一完整的喇嘛寺庙  ·优秀影人:新疆摄影家——陈新文(2014.2.3-2014.3.2)  ·广西桂林喀斯特溶洞  ·贵阳青岩古镇:中国最具魅力的文化名镇之一  ·泰国佛统大塔  ·河南豫剧——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剧种之一  
更多>>
湖北武汉汉正街源祥大楼发生大火 消防车已经到达现场
CCN传媒图片网 www.ccnpic.com  责任编辑:罗晓娜   时间:2009-02-05

  武汉汉正街批发市场源祥大楼发生大火,几十辆消防车已经到达现场扑救。目前人员伤亡情况不详,已经有医务人员进入现场。

018-6505 湖北武汉汉正街

ID:018-6505 湖北武汉汉正街(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相关资料:

  汉正街,地处湖北武汉市的古汉口旁。15世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长江汉江交汇处,尤其是沿汉江(又称汉水襄河)一带地域逐渐成为汉口商业的中心地带;清初,汉水沿江码头形成以北岸为主的“八码头临一带河”的态势,“四海九州之物不踵而走,特形异物,来自远方者,旁隘露积”;清康熙年间(1662~1722)此地因设立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当时沿街店铺林立,八方商贾云集,街情民风淳厚。

 

    汉正街是汉口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数百年来一直是汉口的商业精华之所在。汉正街商贸习俗集中地概括了从明代到民国初期汉口商业社会和各种主要行业及其经营方式,出现了“叶开泰”、“谦祥益”、“宝成楼”、“老凤祥”等一批老字号、老招牌;汉正街的兴衰体现了我国民族商贸习俗的演变历程,反映了汉口城市商贸习俗的成长发展史。

018-6504 湖北武汉汉正街

ID:018-6504 湖北武汉汉正街(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018-6499 湖北武汉汉正街

ID:018-6499 湖北武汉汉正街(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018-6501 湖北武汉汉正街

ID:018-6501 湖北武汉汉正街(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汉正街市场西段以粮、油、棉、什业居多,东段以药材、参燕、金银、票号、典当为主;中段最为繁荣,密布百货、布匹、山珍、海味、纸张等大小商铺。清同治三年(1864年),汉阳郡守钟谦钧等修筑汉口堡,沿堡辟出玉带、居仁、由义、循礼、大智、通济等8座堡门,外有深壕环绕,桥梁相连,既便于布防守卫,又可抵御洪水。清道光14年修建的保寿石乔现仍存原处,它是石乔口之为“石乔口”,而非“桥口”的唯一历史见证。


  旧汉口镇之商业有所谓的“上八行”(商号行栈,聚会点设在沈家庙)和“下八行”(为手工艺作坊)。据《汉口小志》称:最著名者俗称“八大行”,即盐行、茶行、药材行、什货行、油行、粮行、棉花行、牛皮行。旧时汉正街一带的手工业作坊多为划行归市,前店后坊,自产自销。许多街巷多以行业命名,如淮盐巷、豆腐巷、竹牌巷、花翎巷、烧饼巷、打扣巷、钱板巷、灯笼巷等,正如《汉口竹枝词》所云:“街名一半店名呼。”

 

    早年汉正街市场招牌的制作,融传统工艺、义理、书法于一体,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叶开泰、汪玉霞、谦祥益等一些大字号的招牌,在制作工艺上不仅选用坚如砖石的上等木材,涂刷上等国漆,光彩照人,还在牌号字上贴金或堆沙做字。这些字大都重金礼聘当时的著名书法家题写,然后依样制作。20年代,较多招牌为山西路达所书,落款"太原路达";1930年以后,较多招牌为绍兴谢翘所书,落款"绍兴谢翘"或"余姚谢翘"。也有延请政府官员题写以示隆重的,如民国初年汉正街老大兴酒楼的招牌即为夏口知县侯祖畲手题。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形制的招牌,现在汉正街市场上还可见到。

 

    旧时招牌名号组合常用字有56个: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谨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清·朱彭寿著《安乐永平室随笔》)。但在组合上讲究义理,有雅有俗。通俗常见的是在东家姓下直白言利,或义利参半的组合招牌,如苏恒泰(伞号)、丁义顺(蛋行)。也有的招牌选字舍利取义,如黄志成(杂货号)。另一种招牌用典选字雅中通俗,如谦祥益(布号),源出《尚书·大禹谦》"谦受益";九如斋(食品),源出《诗·小雅·天保》篇,篇中连用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三多轩(药店),源出《庄子·天地》:"多福、多寿、多男子"。还有一种结合商品特色选字典雅的招牌,如原大夹街雪鸿轩(纸品店),取意于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裁云阁(纸号)则以"云"喻纸。

 

    新中国建立初期,汉正街和三镇市场上的字号商店仍沿用老招牌营业,作为私营的象征。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以后,这些私营商店的招牌随之逐渐消失,如叶开泰等数家百年老药店合营,更名为武汉健民制药厂。"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将老招牌字号视为"四旧"予以铲除,并出现以革命口号代替过去招牌的"红海洋"。1979年以后,汉正街市场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个体经营重新涌现,招牌文化又得到商家的重视。

 

  汉正街是汉口沿河大道以北,并与之平等的一条街道。此处原是沿河的墟市,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形成玉带门、杨家河、武圣庙、石码头、永宁巷等若干个东西向的"正街"。汉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发源于陕西省,由此注入长江,在很早以前,陕西省的商人就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贩运于汉正街中转。汉正街最初是由货物集散批发而发展起来的。汉口之名可以说是因陕西商贩而得名,即汉水入长江口。而汉口的繁盛,与汉正街分不开。

 

    汉口老字号中的叶开泰、谦祥益、汪玉霞等均发迹于此街。20世纪初,随着汉口开埠,租界设立与铁路的开通,汉口商业中心逐渐下移至长江岸边。汉正街则演变成小商品市场。1979年,汉正街恢复小商品批发市场,首批摆摊经营的待业青年和社会无业人员100余名,1989年起,汉正街市场销售额突破7亿元,1990年起,国家、个体共同筹资数千万元,兴建与改建数处交易大楼,使汉正街的交通和环境大为改观。

 

    汉正街在20世纪80年代,以廉价的小商品批发为主,针对广大的农村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武汉市民日常购物场所,也是华中地区商品批发中心,主要经营日用品、鞋帽、服装、小电器、文具、玩具等。近年来已成为武汉市民和外地来客厅商品交易、旅游购物之地。


                            
    2002年,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占地面积达到1.67平方公里,已有1.3万家个体户、近1000家私营企业和10万从业人员,年销售额逾百亿元,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日用工业品集散地。近几年来,经过大规模旧城改造,汉正街上一幢幢小商品大楼正拔地而起,以街为市,以地为摊正逐渐消失,一个方圆2.65平方公里的“汉正经济圈”正在形成。 (CCN传媒图片网 罗晓娜)

(文章来源:CCN传媒图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