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姓名或ID:    密 码:     取回密码  摄影作者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中文简体        ·English

·北京雾霾散去 与往年同期比相差仍甚远  ·优秀影人:辽宁摄影家贺凌岩(2010.10.18-2010.10.24)  ·优秀影人:上海摄影家李亚元(2011.4.18-2011.5.1)  ·每周影人:福建摄影家冯德金(2009.9.7-2009.9.13)  ·湖南凤凰苗疆边墙——中国南方长城  ·中华千古谜洞:北京延庆古崖居遗址  ·没有族称的部落——滇南莽人  ·新疆伊犁赛里木湖美景  ·辽宁大连旅顺火车站  ·每周影人:福建摄影家罗宏(2009.6.22-2009.6.28)  ·晋商文化发祥地——山西介休绵山  ·菲律宾海豚岛风光  ·电子书时代即将到来 取代纸质图书只是时间问题  ·西南多省持续严重干旱 致民生用品涨价 部分地区限电  ·深圳城市建筑  
更多>>
乡味浓郁的浙江绍兴说唱艺术——莲花落
CCN传媒图片网 www.ccnpic.com  责任编辑:曾小凤 

    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为绍兴主要地方曲艺,是绍兴地方的一种曲艺,流行于绍兴、上虞、余姚、慈溪、萧山、杭州一带。因演唱中间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故而得名。或说由唐时“散花乐”变为“莲花乐”再变为“莲花落”。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莲花落为群众喜闻乐见。绍兴莲花落与宁波走书、金华道情、温州鼓词并称为浙江四大曲种。

 

    相传绍兴莲花落始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当时有绰号称“长手指甲”之张姓艺人,自家乡“下三府”(今杭嘉湖一带)来绍兴卖唱,并在此定居,先后收上虞松厦沈阿发、绍兴坡塘唐茂盛为徒。其时,唱词信口编造,无固定内容,演唱亦无固定基调。民国初,唐茂盛受越剧呤嗄调及宣卷调之影响,开始采用接调方法,创造出一套基本唱腔。其演出形式亦由沿街卖唱而改为登台演出。演出内容多为反映农村家庭生活短篇唱词,俗称“节诗”,如《娘家节诗》、《养媳妇节诗》、《分家节诗》、《看相节诗》、《百虫节诗》、《劝夫节诗》等,不过十余篇。后演唱艺人深感接调演唱费力、单调,又不便演唱长本书目,遂开始以四胡伴奏,并加用笃鼓、竹板、三翘板击节。演唱时,一人拉四胡,一人击鼓打板,演唱者手持三翘板,随音乐过门灵活打击,一直沿用至今。

 

  绍兴莲花落一般以三人一组演出。前期唱调为哩工尺,后期为基本调。哩工尺以唱说者一人主唱,另二人帮唱,其中一人以板、鼓击节,均为徒歌清唱,无丝弦伴奏,按板式分为一板一眼的平板及有板无眼的走板。绍兴莲花落表演、唱腔及音乐在近年有较大发展,伴奏上有时还加用琵琶、扬琴、二胡、笛子等乐器,其书目亦日益丰富。


  20年代中期,绍兴莲花落开始以四胡伴奏,一改原来徒歌清唱、人声帮接的形式,逐步形成传承至今的基本调。其唱说形式为,唱说者一人手执三敲板、纸扇,桌置醒木。伴奏为敲板一人,四胡一人,或加置琵琶一人,以琵琶随托平板部分的演唱。现在绍兴莲花落唱腔已有较大发展,除演唱基本调外,时有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和民歌小调等,并开始尝试男女双档演出,除说唱外,还增加表演。 
   

    建国前,绍兴莲花落艺人多因个人爱好由别业转入,并无严格的师承关系。后来出现了专业演员,倪齐全、潘家富和翁仁康均是有代表性的当代传人。莲花落的演出多在农村或城区茶馆,观众多为农民及锡箔工人,被视为低级庸俗。建国后,有关部门为艺人组织队伍,帮助整理书目,使绍兴莲花落日趋繁荣。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绍兴莲花落的前景也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几年,演出市场逐渐萎缩,观众大量流失。面对这一现状,绍兴莲花落也存在着被淘汰的可能。绍兴莲花落的发展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问题,进一步保护与发展这种艺术已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CN传媒图片网 曾小凤)

(文章来源:CCN传媒图片网)